浅谈关于类金融模式与类金融模式下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当前短讯
发布时间:2023-05-04 13:03:32 来源:望春财经

文|大观

编辑|宇儿


(资料图)

类金融模式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吸引供应链上下游的资金为己所用,类金融模式最初是在国美得到应用,借助类金融模式的特点,企业获得了大量的资金。

关于类金融模式下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将类金融模式与营运资金管理相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

Ding S、Guariglia A、Knight J认为,公司应当 通过延期支付对上游供应商的款项来增加营运资金 。

竭尽所能让资金保留在公司内,使其营运资金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也能够增加利润。

国内对于类金融模式下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也涉足较少,且起步较晚。

王竹泉、王贞洁对在A股上市的许多公司的营运资金的相关数据做了统计。

指出在所有的融资方式中, 通过企业的商业信用进行融资的风险较低 ,该方式也是在企业经营风险较大、资金极度紧缺的情况下,较为稳妥的融资方式。

而近期对于在类金融模式下,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一般会以案例研究为主。

许珂珂基于要素和渠道两种口径,分析了类金融对于华联综超营运资金绩效及运营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发现了类金融模式在拥有的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风险。

两年后,许珂珂选取了2014-2018年这五年在沪深A股上市的98家零售业公司作为样本。

分析发现类金融模式虽可以满足公司短期的营运资金需求,但 暂时无法满足公司进行转型升级对资金的需要 ,仍需结合短期银行借款等其他融资方式。

文献评述

从以上对现有国内外文献的阅读、整理和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通常把类金融看作融资方式的一种。

偏向于研究从供应商方面进行低、零成本的融资,并提出企业自身的商业信用在其中的重要性。

而在类金融模式下企业所表现出的财务特征,经过学者多年的研究,发展为:净营运资本基本为正,同时净现金需求和现金周转期均基本为负。

同时,类金融模式也存在着些许风险,被学者们提及较多的便是资金链断裂风险,需要企业加以重视。

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方向逐渐由单项向整体最优化转变,并开始标准化,变得更加系统而全面。

而国内外对处于类金融模式下的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均比较少, 类金融模式在带给企业益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风险 。

目前对于类金融模式的研究还是主要为定性研究,案例公司的选取也多是集中在以苏宁、国美为代表的的连锁家电零售业公司。

而对于营运资金管理,正从理论的角度逐渐转向实践阶段转变,在研究的角度上,也是多从供应链、渠道、要素出发。

而这些研究大多都只是单纯的考评指标的绩效,缺乏更加精准的实证研究。

目前对于在类金融模式下营运资金的管理研究依然较为欠缺。

在此情况下,本文拟选取出适用于类金融模式下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指标权重,再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其表现进行分析。

出于渠道、要素等角度的局限性,本文选取了更加 系统、整体的营运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 的角度,分别对其单项、分组及整体的表现进行打分。

而后根据结果提出具有可行性及行业普适性的建议,也为类金融模式下其他行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类金融模式

(1)类金融模式的定义

2010年,郎咸平先生首先在《模式》中提出了类金融模式,即 企业自身具有的规模优势,让供应链上游的企业为其提供大量的资金 ,降低了融资成本,满足了企业的日常经营需求。

同时,随着企业发展模式的多元化,企业在获得上游的货物之后,使用应付款的方式,延期支出货款。

同时,也可以 借助某些方式,吸引消费者的资金流入 ,这样会让企业获得大量的资金,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可以占据市场的优势。

(2)运用类金融模式的动机

中国最初类金融的应用体现在国美和苏宁等电器零售企业,该个模式也是结合企业的特点,在实际的经营中发挥作用。

结合当下企业的经营动机,主要体现如下几点:

①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迫切性

在21世纪初期,家电零售行业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市场的发展遇阻,市场趋于饱和。

为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维持企业的经营,企业就需要用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

这一时期内,家电零售企业的利润率降低,产品单价提升,盈利问题就成为了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就需要综合市场的特点 ,借助类金融模式的特点,吸引资金,为企业在市场上的经营提供支持。

面对发展的困境,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优势。

所以,提升资金管理的水平已经成为了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借助类金融模式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便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可行性措施。

②低成本资金的吸引力

资金具有时间价值,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时间价值的管理,在时间价值中,体现出企业的管理水平。

在类金融模式中,为了 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资金价值,企业需要在资金的时间方面进行规划 。

现在企业筹资的渠道有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二者均具时间价值,债券投资指的就是,以公司向债权人定期发放利息的方式,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而股权投资则指的是企业为股东分派股息的方式,并向股东承诺投资回报率。

然而,在类金融模式下的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不会以利息或者股息等形式体现,而是以企业的商业信用作为交换。

类金融模式与其他的融资方式不同,资金的提供方为供应商和客户,与他们之间均有实际的交易可循,所以如此筹资的风险低于向银行借款。

在考虑企业的商业借贷方面,也要结合企业的商业信用的实际情况,在资金的成本低于银行贷款利息时进行类金融模式的融资。

③降低自身经营风险

在类金融模式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有两种类型,从供应商获得的与从客户方获得的,后者是在完成交易之前,并没有转移到企业的资金,这些资金的未来会转移到企业的内部。

所以,在类金融模式的应用中,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经营风险管理水平,将风险转移至上下游企业身上 。

一般的经营模式下,零售企业会进行商品的采购,货物也会被运送到各个门店,最终形成企业的营业成本和收入。

在商品被出售之前,在企业的记载中会被登记为流动资产,而在实际上却一直占用着企业的资金,只有在存货销售结转之后,才可以获得相应的货币资金,这才是企业的营运资金。

存货的变现能力不如货币资金,所以 在企业的经营中,存货周转率已经成为了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的因素 。

在类金融模式企业的管理中,其借助延期支付供应商货款的方式获得资金。

和一般的经营模式相比,类金融模式在购入商品的同时,会让流动负债增加,首当其冲便是应付账款,而对于企业的营运资金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这样的模式下,可以缩小企业因存货太多而对营运资金带来的影响。

同时,在库存商品的价值源于供应商暂未收到的款项时,企业支付的成本仅有仓储成本和物流成本,企业经营的压力与风险均会较小。

④其他渠道融资的繁杂性

融资有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从长期的角度分析, 企业最常见的融资方式就是发行债券和股票 ,而短期来看,银行贷款是大多企业的首要选择。

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长期融资的要求比较严格,大部分企业无法满足当下发行债券与股票的要求。

如若能成功上市,除了要满足苛刻的业绩条件之外,还需要进行多重的手续和审批,流程非常复杂,且无法满足企业短期的资金所需。

而在短期融资中,同样也十分困难,银行对于企业的评估过程也十分繁杂,除了对企业有资质要求以外,还会对于贷款进行一系列评估。

对于高风险或者经营水平不高的企业,银行的审核会更为严格,从而并不能轻易在银行获得资金支持。

(3)类金融模式的财务特征

①净营运资本一般为正

企业在净营运资本大于零的情况下,其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 ,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会提升,在低风险环境下经营。

反之,在净营运资本小于零的情况下,企业的偿债能力较低,企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也会更大。

企业的财务数据会反应企业经营状况,在供应链上,推迟对上游的应付账款,采取售卖购物卡的方式获得下游的资金支持,让企业流动资产始终比流动负债更高。

在企业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规模扩张或者对外投资时,其净营运资本便会转为负数。

因此,要 重视净营运资本的维护,使其不会转为负 ,加强企业的营运管理工作,为掌握企业的发展动向提供支持。

②净现金需求一般为负

净现金需求为负意味着当企业的资金需求大于其供给时,公司还可以获得额外的资金来满足需求。

通过多位学者对采用类金融模式的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发现,企业的资金供给总会高于需求,从而净现金需求小于零。

③现金周转期通常为负

类金融模式下企业的现金周转率为负,该种情况下企业的资金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一直处于动态更新的状态,不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应有的资金支持。

现金周转期为负数是由于类金融模式下会延长企业的应付账款周期 ,缩短存货与应收账款周期,而使得现金周转期缩小以至于为负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