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生僻字“罕见”但是并非不用,而且有些生僻字的内涵和意义有无可取代的“大用”,以牺牲一个“姓氏”“地名”来成全所谓的“方便”,长此以往,留给我们的只会是文化遗憾。
相关内容网络截图
云南网评论员许芸翡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云南丽江,一支以鸟为图腾的家族,姓“nià”。因姓氏太罕见,无法在信息系统中输入显示,给村民们带来了种种不便。为了能够在城市中顺利生活,全村老少集体改姓“鸭”。这一改引发无数网友的不满,大部分网友纷纷表示古老的姓氏需要延续,要考虑人性化,以人为本。
姓氏也是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这些罕见的姓氏而言,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个家族的符号特征,更记载着他们的来源、信仰甚至留有美好的寓意。虽说全村改姓是出于现实的无奈之举,但是罕见姓氏的传承被信息化生生打断也实在是不应该。技术本该为美好生活赋能、为传统文化插上发展的翅膀,单从改姓这一事件来看,倒还真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生僻字一直是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工作中的“老大难”。据统计,全国约6000万人名中含有生僻字。而且,不仅是姓名,有些地名也面临这样的无奈。此前媒体报道,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北苑街道芝尔庄也曾两次改名。最早叫“贝亅(zhī)尔庄”,因无法输入转而用“则”替代。当地居民认为“则”与“贝亅”字意不通,无法让族人后代全面了解家乡,也没有归属感,最终用同音字“芝”替代。生僻字“罕见”但是并非不用,而且有些生僻字的内涵和意义有无可取代的“大用”,以牺牲一个“姓氏”“地名”来成全所谓的“方便”,长此以往,留给我们的只会是文化遗憾。因此,无论是从来保障公民的正常权益还是传承保护汉字文化考虑,让这些生僻字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留下来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去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新版《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标准(GB18030-2022),新增1.7万余个生僻字,覆盖我国绝大部分人名、地名以及文献、科技等专业领域生僻用字。虽然只是新增了1.7万,但是我们看到社会的关注以及有关部门具体的行动,对于因生僻字影响正常生活的人来说,更是一个好消息。正如,云南丽江全村改名事件中的村民表示,但是如果有机会、有可能,他们还希望回归nià姓,不能丢掉老祖宗传承的宝贵姓氏。言外之意,也提醒有关部门不仅要做好生僻字的系统“扩容”工作,更要做好姓氏、地名因罕见被修改后的“恢复”工作,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让他们重获自己的姓氏。
“因姓氏太罕见全村集体改姓鸭”引发社会关注是一件好事,它反映出我们语言文字工作中仍有不足,更从舆论中看到网友们对中华文化保护的意识。汉字文化博大精深,铭刻着中华民族久远的文化记忆,无论何种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秉持一个观点:科技永远是为文化传承发展服务的。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
艺术家边剃头,边作画,用10万根白发创造“新东方明珠”这是一幅发人深思的画作。近日,上海艺术家杨烨炘走出封闭2个月的家门,以行为绘画的方式创作了《新东方明珠图》献给上海。杨烨炘以疫情期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X 关闭
X 关闭